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财讯博览 > 推荐博文 > 正文

如何正确地鼓励生育

来源: 网易博客  2015-11-23 16:27

随着一胎化政策退出,鼓励生育的话题开始多起来,世界范围看,中国人的生育率处于极低水平,老龄化又是长期趋势,人口总量将持续萎缩。从经济发展和民族未来考虑,鼓励生育确实有讨论之余地。

 本文发表在2015年11月23日的新京报,略有改动,转载请注明。

随着一胎化政策退出,鼓励生育的话题开始多起来。世界范围看,中国人的生育率处于极低水平,老龄化又是长期趋势,人口总量将持续萎缩。从经济发展和民族未来考虑,鼓励生育确实有讨论之余地。

我主张自由生育,政府不应强制少生,也无须鼓励多生。在鼓励生育的话语之下,却隐藏着各种本质不同的主张。我主张严肃分析并区别这些鼓励生育的意见,择其善者而取之。这和我一贯的自由生育主张并不矛盾。

发放生育补贴,这是最常见的鼓励建议。日本和俄罗斯施行多年,效果却不佳。2010年伊朗政府设置生育基金,往新生儿的银行账户直接打钱,还是抵不住伊朗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。道理很简单,随着经济发展,养育孩子的成本高昂,补贴微不足道。越高收入的人群,越倾向精细养育。多数家庭倾向少生,生养市场会萎缩,这进一步促使生育成本上升。

把 孩子养到成年需要高昂付出,一次性或短期补贴只具有象征意义,实际上不能减轻多少负担。很多人会说,为什么不提高补贴标准且长期化?现代国家都有福利主义 倾向,养老金尚且入不敷出,生养孩子又要福利化,那意味着巨额财政开销,哪个国家负担得起?况且生育收益归个人,成本由他人负担,这本身就不公平。

像欧洲这些开放国 家,长期生育补贴会扭曲人口结构。新移民本身具有强烈的生育意愿,他们收入低,对补贴敏感,甚至会以生育获得额外收入。高收入的老欧洲人不愿为小利而生 育,长期看也不为养老发愁,因此不愿多生。欧洲人口缓慢增长背后,是潜移默化的民族替换。当新移民不为发财致富前往,而是被优渥的福利吸引,势必和本土居 民难以融合。

像日本这样极少接纳移民的国家,再怎样鼓励,效果微乎其微。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劳动力缺乏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。相同的烦恼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。

同 样的道理,像欧洲国家那样规定孕产妇享受长期休假,甚至丈夫也有“育婴休假”,只是将政府补贴改为公司发放。它让妇女更难找工作,多生养孩子的家庭受到公 司普遍抵制。生育对职业生涯的恶化会拉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。想想看,本来生个孩子已十分艰难,多生会面临失业或被公司闲置的风险,谁还愿意生?

在 中国提倡福利主义的鼓励生育,结果必定是糟糕的。财政支出会大幅增加,最后需专门征税填补。养孩子变成寄生式生活,非生育人群被迫为他人买单,国外已有 “单身税”这样的可笑税目。既然生育对富人激励不大,对穷人大有好处,穷人生育率会变得畸高。多生育不是为改变现状,而是获取福利,这会消弭穷人的进取精 神。这方面欧洲国家是前车之鉴。

在我看来,唯一正确的鼓励生育措施是免税。准确点说,是不限制生育权的前提下,通过免除所得税来鼓励生育。已抚养子女的家庭,他们不该再拿出一部分收入养政府。

生 养孩子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出,经济越发达,这项支出比重越高。中高收入者是所得税的主要税源,一般家庭收入通常也会随时间后延而增加。他们是社会人群向上 流动的主力,是精英阶层的中坚,背后往往是更好的家庭教养和进取精神。他们的生育意愿因所得税而备受打击。原本他们的财富可以承担多生孩子,现在宁可少生 富养。富人和中产阶层因此变得脆弱,所得税阻碍了人口结构的自然优化。

通 过免除所得税鼓励生育,有以下好处:生育抚养是长期性支出,免除所得税使大量财富留在家庭,它有利于财富转化为人口数量和素质。即便从国家层面看,以家庭 为渠道进行人力资源投资,这也是明智的做法。多子女家庭将自主承担养老问题,不再需要政府转移支付。新增人口同时是一项宝贵的社会财富,它将有力激发老龄 化时代的活力。通过减税来鼓励生育,既能减轻民间负担,又能增加人口,还使养老问题得以解决,可谓一举三得。

很多人会担心,这种免税可能使未来所得税变成“不生育税”。在操作中只需不限制生育权,不额外加税就可以了。所得税不是新税种,它覆盖广泛,造成的负担很沉重,部分免税无论如何都是好事。在生育自由的基础上,通过减轻税收促进人口增长,这和福利性做法有本质的区别。

[责任编辑:邹文娟]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

用户名: 快速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