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财讯博览 > 推荐博文 > 正文

中国房子为何寿命短?

来源: 网易博客  2015-12-24 16:54

中国房子为何寿命短?有一个原因你忽视了

纽约布法罗市的老邮政局楼,1894年建造,现在是一个学校。

刚到美国时,常惊讶于老美的傻笨傻笨,尤其是对钢铁的溺爱。

从公共空间看,这几乎就是建在钢铁上的国度,门、窗、桥梁、电梯、扶手、甚至儿童游乐场,都能看到粗犷的钢铁风格。

很多人惊叹欧美很多百年建筑,殊不知长寿的秘诀之一是用料扎实。以我住的城市布法罗为例。一个衰落的二线城市,市中心有很多古老的大楼,几十上百年,风格迥异,但各个厚重敦实。

如 国家邮政局的旧楼,建于1894年,一百多年的大楼,现在是一个学校,这栋楼除了精美的雕刻,另一个让人惊叹的是用材用料之扎实,有的地方能看到粗壮的钢 板和钢梁,沉重的金属大门,需要成人用力才能推开,小朋友根本推不动。电梯门,楼梯、扶手都是粗重的金属,乍一看,觉得很笨重,但上百年用下来,跟新的几 乎没区别。

市中心很多大桥,都是半个世纪以前建造的,几乎都是全钢的结构。在公园步行,经常要穿过一些小河,小溪,不足十米,有的可能就三五米,都架着粗重的钢铁桥,虽然有的已经锈迹斑斑,但丝毫不影响使用。

美国的民居绝大部分都是木制结构,如果下到地下室,就能看到主构件都是钢梁或者钢柱、钢条,相比国内乡镇乡村两三层的小洋楼,要坚固很多。我有美国朋友住的房子就是上百年历史的(后续会专门写文章来谈美国民居)。

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社区图书馆,1950年代建造的房子,就跟新的一样。

这让我想起北京,除了历史名胜古迹,1950年代以前的房子,有的被拆了,有的成了危楼,很多1970、1980年代建造的房子、桥梁(如西直门、建国门、三元桥)都在加固改造。估计用不了多久,就要开始加固1990年代的房子桥梁了。

数据也能印证用钢量的差距,欧美国家钢结构建筑占比普遍在40%以上,我国则不到5%。中国公路桥梁中钢结构的不足1%,日本占到41%,而美国占到33%。

是因为中国缺钢铁吗?

不 全是,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,中国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,产量远远超过美国。但很遗憾,国内民居和公共建筑的用钢量远远没有跟上。汶川大地震后,曾 经有一阵,开始反思房屋质量,但也是一阵风,现在你到广袤的乡村、小城镇,依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像火柴盒子一样搭起来的砖混结构房子。

即使在大城市,情况也没有好太多,去年,在一个省会城市亲戚家,将近两百平米的“豪宅”,大冬天,屋内居然能感觉到丝丝的寒风,手脚烤着电炉,身上却是凉飕飕的。房屋质量和保暖效果可见有多差。

今 年中国钢铁产能近12亿吨,预计有近一半用不完也卖不出去。大量钢铁堆在仓库生锈,大量建筑却缺少钢铁。所以,近期,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议,将建筑用钢量 提高两倍。他认为,相比目前建筑物每平米用钢量约50公斤,如果将用钢量提高至150公斤, 不仅可以消化过剩产能,还可以提高房屋质量。

说 实话,不考虑这个建议的动机,从效果上看,这其实是个不错的建议。 高楼大厦、道路桥梁、机场港口,是一个社会的筋骨,行走在美国,看到一个又一个几十年上百年的建筑、桥梁都在正常使用,我常常感慨,我们何时能学到这一 点。国内日新月异,但有多少是穷折腾?折腾出了GDP,老百姓的钱包没见长。

我并不是主张政府大包大揽,一窝蜂的上马各类工程项目。而且希望能深入思考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,是不是真的过剩,能不能把这些钢铁,这些国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,用在迫切需要钢铁的房屋、道路、桥梁、图书馆、医院、校舍上,而不是当包袱一样扔掉。

[责任编辑:邹文娟]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

用户名: 快速登录